●想要更多的...(起先是靈魂自覺某些性格能量不夠,所以心之渴望,心之所願,會有類似二元的狀況為之互動來實現)
想更堅韌:創造出一個會在自己身上留下痛的事情發生...直到你覺得你夠堅韌了
想更慈悲:創造出一個需要被你拯救的人存在你身邊...直到你覺得你夠慈悲了
想更充分學習:創造出圍繞在身邊的人都積極指導你...直到你覺得你夠充分學習了
想更有彈性:創造出守舊嚴規的人在你身邊...直到你覺得你夠有彈性了
想更幽默:創造出嚴肅的人在你身邊...你在想要怎麼讓一個嚴肅的人臉上有笑容開始你嘗試幽默,直到你覺得你夠幽默了
想更獨立自主:創造出想拘束他人的人在你身邊...直到你覺得你夠獨立自主了
想更加善於觀察別人:創造出不善於表現感情的人或行為特意的人在身邊...造成你覺得這是個怪人,但你的注意力讓你的觀察成長,直到你覺得你夠善於觀察別人了
想更善體人意:創造出不好相處的人在身邊...直到你覺得你夠善體人意了
想更守護他人:創造出弱者或殘缺的人在身邊被你守護...直到你覺得你夠守護他人了
想更加愛自己:創造出不愛你的人...你發現不愛自己不行,努力的去愛自己,然後直到你覺得你夠愛自己了
想更加靜觀明辨:創造出盲目跟隨的人混淆是非...你從洪流裡醒來直到你覺得你夠靜觀明辨了
想要更能幫得上忙:創造出須要你幫忙的諸多事情...直到你覺得你夠幫得上忙了
想要更有能力:創造出嚴格挑剔的人在身邊或磨練你能力的事物事情...直到你覺得你夠有能力
直到你覺得你夠...了,便停下這種創造模式,會發現那些互動模式漸漸減少或消失了。
(也可以反過來想,當發現身邊是這些人存在時,深入自己的內心詢問,是不是有這種靈魂渴望存在,有些尚無深入內在的,則會感到困惑。)
(當做好事的時候,要斟酌不要過度讓自己陷入"我要更多體會我是很慈悲的人"這種觀點,而這會無形中持續創造弱者存在被你慈悲。
而是要想"我做這事就是開心,沒別的了",這樣會帶來很正面的能量。)
(當你明白,那些你不喜歡的事物竟然就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,突然地,只想感謝一切,
然而當你演進到感謝,那就是表示你原先覺得不夠的那股能量已經差不多了,所以放下,那些扮演著你不喜歡的人也放下了這份戲碼)
●只是純粹的發想...(不是渴望,類似瞬間又瞬間散發的觀想)
想像悠哉樂活:創造出悠哉樂活的時空情境讓你體驗
想像在玩:創造出讓你能玩的時空情境或樂園
想像在展現自我:創造出能讓你展現自我的契機
想像在教育別人:創造出想聆聽你指導的人在等著
想像在傳播真理知識:創造出想知曉真裡的人
想像在看電影:創造出想製作電影的人在製作電影
想像在免費之中:創造出樂於免費分享的人事物在免費分享
想像看到外星人:創造出讓你接觸外星人的機遇
想像看到貓:創造出讓你看見貓的機遇
想像在天堂的情境:創造出讓你體驗喜悅平合的世界
想像在地獄的情境:創造出讓你體驗痛苦的世界
想像...只是單純的想...於是創造了看見了。
(造物主: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)
(櫻之舞:這就是吸引力法則的造物主觀點講法,注意每天的資訊,揀選對自己來說好的)
(你持續想像的=你的專注=你的喜好=你的振動頻率=你的吸引法則=你進入顯化實相的那個版本)
●信仰編成
(發自內心深刻的認定就是如此,而不是表面的淺淺相信,那信仰即成真,除宇宙定律呈現法則外)...
相信永遠不會受到傷害:創造出一種不會受傷害的生活體驗
相信身體超級強壯:創造出非常強健的身體
相信命理說的全都是真的:創造出按照命理藍圖的體驗
相信那個藥有效:創造出那個藥變得有效
相信自己總是超級幸運:創造出很容易就遇上幸運事
相信世界一定會很和平:創造出和平世界
相信免費將成為理所當然:創造出免費分享的時代(現在新生小孩很多都具備這種概念)
相信死亡:創造出死亡(造物主提到人類的死亡是因為相信衰老死是必定的,原本設定的人體歲數幾乎是永生)
相信已死亡的肢體能再生:創造出已死亡的肢體再生(有個催眠師深沉催眠做到了)
相信...相信...再相信...還是相信...於是它成真了。
一切唯心造
規則由你定
世界任你玩
櫻之舞
玩樂,是所有動物都知曉的,而人類呢?
人類可以運用心靈創造力,創作專屬的樂園。
回到原點,最乾淨的念頭,無一是,無一非,無一善,無一惡...是觀看自己最好的位置
這裡沒有別人,你,轉一念,創造萬物所有動向...就好像<無限鏡像室>
在靈魂磨練二元性達成自我的要求(分),適度的回到中庸(合),就好像揉捏好的麵糰(分),要睡覺一下(合)
除了完全回歸源頭以外,分、合的生命過程持續著,只不過心靈視野可以更多時刻的停留在0的位置上。
許多高靈已將視野停在本源的0,對祂們而言生命看做是遊戲,感情看做是香料,負面看做是推力,二元就像乒乓球好玩。
挑選或創造對自己有助益的觀點來相信,就是在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
(源頭:最終而言,所有的創造都存在於事先預料的可能時空裡)
(但是這個可能性如宇宙般浩瀚廣大,從人類的觀點來看已接近無限,彷彿無限創造。)
(因此才有這二者說法,並無衝突)
(因此創造法則與吸引法則為同一法則)
(巴夏說的不是創造而是已經存在的事實是另外一種說法)
(造物主從一的境界創造則偏向形容那叫做"心的創造")
留言列表